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时事聚焦

1.4万亿元固投集中在能源交通水利

所属分类:时事聚焦    发布时间: 2022-11-17    浏览次数:395

  超万亿元级的固定资产投资正进一步释放稳经济大盘效能。11月16日,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11月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介绍,1-10月,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7个,总投资14233亿元,其中审批72个、核准25个,主要集中在能源、交通、水利等行业。10月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8个,总投资90亿元,主要在高技术和水利等领域。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往年数据对比发现,今年1-10月的固投投资同比扩大2.87倍,投向的项目类型也有所变化。业内专家指出,固投能促就业、拉经济,但还需尽快转化成实物。同时,要做好精准投资,才能产生最佳效果。

  投资同比扩大近3倍

  据孟玮介绍,2022年1-10月,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7个,总投资14233亿元。这个数据在2020年1-10月是项目72个,总投资6104亿元;在2021年1-10月则是项目70个,总投资4954亿元。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固定资产的总投资金额在过去一年间同比扩大到2.87倍。

  如此大手笔的投入,背后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意义所在。北京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王鹏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表示,固定资产投资是当下稳经济的“四梁八柱”之一。“一来其本身就是GDP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来能够带动上下游产业链上更多企业发展,给更多企业提供相关的利润和订单,进而带动更多的就业、提振消费;三来项目建成之后,一般都有外溢效应,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要么充当基础设施,要么充当生产性服务业,都能给社会经济生活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在重大基础设施领域,新建北京至雄安新区至商丘高速铁路、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广西平陆运河等交通水利重大基础设施,这些项目有利于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保障国家水安全;在能源领域,新建一批风电光伏、抽水蓄能、核电站项目,既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也有利于保障能源安全;在民生领域,新建一批城市燃气管道、排水、供水、供热等老化更新改造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职业教育等项目,这些项目有利于补齐市政设施短板,有效改善民生福祉。”孟玮在发布会上说,“随着这批项目加快推进,将对促进今明两年投资稳定增长、优化供给结构发挥重要作用。”

  能源、水利“排名”靠前

  1.4万亿元具体用向了哪些类型的项目?释放哪些经济信号?国家发改委并未公布每年具体的项目名称,不过,北京商报记者梳理了近几年国家发改委的例行新闻发布会,根据每年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1-10月的项目和资金集中在交通、高技术、能源和农林水利等行业;2021年1-10月集中在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化等行业;2022年1-10月则集中在能源、交通、水利等行业。

  能源和水利项目,在今年的发布介绍中位置开始靠前。

  “能源和水利建设排名靠前是由近年来国际国内形势所决定的。”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洪涛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每年要进口大量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年来,绿色能源成为中国发展的重点,其一是“3060”减碳目标的需要;其二是国际能源市场的波动外在压力;其三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核能正成为绿色能源投资热点。

  在水利板块,我国水利基础设施的短板日益显现。今夏接连的高温导致我国部分地区电力紧张、各地出现干旱现象,今天下午中央气象台才解除自8月18日至11月15日、历经90天的干旱预警。

  “近年来一些地方将投资的重点集中在农业水利基础建设上来,而且这些投资具有‘一石多鸟’的作用。”洪涛举了广西的“平陆运河”投资项目作为范例。今年8月28日正式开工,投资超过727亿元,广西的平陆运河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广西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牵引性工程,建成后可以形成平陆运河经济带,连接以两岸商贸、物流、农业农村经济为主导产业,连接沿岸众多的国家级农业优势产业集群(6个)、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国家级特优区(18个)、三品一标(2235个)、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1个)等。

  7000多亿元金融工具落地

  “投资一般会产生直接功能,如拉动就业,同时还会产生间接功能,即投资的目标效果、衍生效果,从时间来说还具有长期的效果,比如能源、水利的长期效应更显著一些。”洪涛说道,不过,固定资产投资要尽快转化成实物工作量,就需要投资项目的早开工、早竣工、早生效,形成实实在在的有效供给。

  实际上,今年7月底,国务院便部署通过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加大重大项目融资支持。目前,7399亿元金融工具资金已全部投放完毕,支持的项目大部分已开工建设,正在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昨天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8%,在房地产投资下降的情况下,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发力,10月增长8.7%,制造业投资稳定增长,10月增长9.7%,可以说金融工具对稳投资发挥了积极作用。”孟玮说道,“另外,还将鼓励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强化重点项目投融资对接工作;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支持力度,协调推动实施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及财政贴息。”

  政策之外,王鹏认为,一方面还可以采取行政的手段,加强督查和绩效考核,确保投资尽快转化成实物;另一方面,可以采取数字化方法,通过技术平台了解项目上下游的资金流向、业务流向、物资流向,实时监测项目建设进度。

  “下一阶段,我觉得我们固定资产投资的力度、速度和效果可能还会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以此来拉动内需,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另外,投资的方向、方法可能还会进一步优化,包括传统的能源和交通相关的行业进行的数字化转型,在一定程度上也涉及到大量的装备、基础设施建设,我觉得也会成为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王鹏说。

  洪涛同样强调,必要的固定资产投资是必要的,“当前需要多考虑的是如何更准确地投资、精准地投资,这样其效果才会更显著一些”。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陆珊珊